今年以来,基金市场行情火爆,吸引了大批新“基民”入场。“日光基”“限额配售”“新高”频频出现在基金市场,基金屡次成为热搜话题。在一些销售火爆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上,基金每日排行榜表现分外刺激投资者的神经。而一些刚入市的“基民”却发现自己购买的基金当日估值水平与转天的实际收益水平有很大的偏差,怀疑存在销售误导嫌疑。专业机构人士提示人们正确理解估值的参考作用和基金市场特点,切莫频繁短线操作,避免资金损失。
估值仅供参考
年初刚购买一只科技型基金的王女士发现了蹊跷事,通过手机登录第三方平台看到该只基金重仓的几只股票都涨了,而且平台给基金的当日估值也涨了2%至3%,但是转天基金公司公布的净值却显示基本没动。“为啥股票大涨了,所谓重仓的基金没赚到啥钱呢?”王女士对这种“让她空欢喜”的估值很有意见。
记者在网上一些基金投资者互动区也看到,一些新“基民”参考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基金每日估值去买入或者卖出基金,到次日才发现操作错误,后悔不已。有的投资者甚至质疑第三方平台估值存在销售误导嫌疑。
专业机构人士指出,基金估值一般根据基金上一季度公布的前十大重仓股所占权重以及今日的涨跌幅度,再根据特定公式计算出目前该基金的涨跌水平。而实际基金的交易价格是根据单位净值计算的,基金估值与实际净值相同是很难保证的,估值仅供投资者参考。一些基金经理当前已经调仓,重仓股票与去年第四季度不同,加上股市板块周期轮动,就会造成一些频繁操作买卖的投资者刚卖出的基金第二天上涨,而刚刚买入的却跌了。
不宜频繁操作
今年1月下旬以来披露的部分基金上市交易公告书,曝光了基金经理调仓换股的动向。一些新老基金规模增长明显,这对于基金经理的调仓选股以及整个团队的投研能力要求更严格。展望2021年A股市场,结构化行情会更加明显,精选优质企业将会成为各家公募基金投研实力的比拼。新老“基民”细选投研实力突出的基金公司,不要过于频繁操作基金,毕竟基金业绩“耐力跑”排名比“短跑”排名更有意义。
在避免销售误导方面,记者获悉,证监会已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其中规定:基金宣传推荐材料展示的任意业绩区间均应当超过6个月,禁止短期业绩宣传来误导投资者。(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