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将至,很多有经验的金融消费者通常将其视为可“薅银行羊毛”的时段。以往银行为了业绩冲刺,往往会推出诱人的投资产品,并有好礼相赠。而近日记者调查本市理财市场获悉,“揽储大战”并未出现,同期多家银行的基金智能投顾服务陆续退市。业内人士提示人们,注意了解理财市场的新变化,及时调整思路,避免踏错节奏。
吸引力不再
记者连日来以客户身份暗访本市理财市场发现,多家大型和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推荐的热门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近期没有冲高表现,一般在2.6%至3.7%之间。部分小银行推出的半年期或者一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仅4%出头,而且没有赠品。一些到网点咨询的客户透露,考虑到买银行理财产品不保本保息以及媒体披露的外地一些银行储户出现资金损失的报道,他们还是觉得到银行柜台直接办理存款更放心。
多家银行理财人士介绍,今年四五月份,银行陆续下调不同期限大额存单以及二年期、三年期普通存款利率。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和居民消费,银行贷款利率明显处于下行通道,银行贷款与存款之间的净息差在不断减小。据悉,本市大型商业银行一年期消费贷款利率已经下降到3.9%左右。考虑到资金成本压力,业内人士直言:多家银行难以推出兼具高收益及低风险特点的理财产品,靠资金补贴拉客户的动力也不足。鉴于存款利率仍将下行的趋势,以及理财市场多变的背景,客户选择保本保收益的三年期定存和大额存单产品目前还是比较合适的。
投资出新规
近期引起关注的还有多家银行停止基金智能投顾服务。业内提示投资者,要及时调整思路,应对基金风险。
根据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基金销售机构,应当于2022年6月30日前将存量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整改为符合法律关系的基金销售业务。日前,某大型银行客服人员表示,客户持有的此类产品将于7月末自动转换为成分基金,该行将原产品一揽子赎回服务升级为任意单只成分基金申购、赎回及查询服务。同时还有股份制银行通过App告知客户,智能投顾服务由公募基金投顾试点机构提供,该行仅提供基金销售服务,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
业内人士提示,人们应注意银行这些新规的变化。新规执行后,银行客户必须自己承担选择基金公司和产品的责任,要应对基金市场的更多风险。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场波动较大,很多“明星基金”表现不佳,人们更要注意理性投资。(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