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上网买菜买水果成为很多市民日常采买的常态,而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向好,线下消费逐步回暖,网上买菜存在的质量不稳定、配送效率较低、价格偏高等问题开始显现出来。这些“痛点”究竟该如何破解,成为摆在生鲜电商、社区微店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说已经习惯上网买菜了,但最近也常去逛楼下的菜店。”家住河西区的市民张女士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从春节过后,她一直都是在网上买菜,每次的消费金额在五六十元以上,有时能到百元左右。商家把菜送到家门口,解决了疫情期间出门买菜的难题。不过张女士也表示,网上买菜时常会出现菜品不够新鲜,甚至分量不足的情况,但因为处在“特殊时期”,她也就没太计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张女士有类似感触的市民不在少数。网购果蔬在带来便利的同时,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市民刘先生表示,疫情期间他通过生鲜电商平台买了几次水果,几乎每次都有不太新鲜的“坏果”,向商家投诉倒是能给退款解决,但很多时候觉得金额不多或者嫌麻烦也就不追究了。另一位消费者杨女士说,现在生鲜电商和社区菜店相比,价格还是略贵一些,尤其是一些“细菜”,电商有时会比菜店贵一倍以上,包括有些微店在内,价格也都不算低。
疫情期间,实体菜店客源受阻,生鲜电商热度飙升。数据显示,部分电商生鲜品类销售额实现成倍增长,相对稳定的会员顾客总量也在大幅攀升。但也正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快速增长,使得部分生鲜电商或线上卖家接单压力倍增,甚至有些措手不及。
2月中旬开始在网上接单的一果蔬卖家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配货和送货的人手都不够,订单多的时候根本忙不过来,有些订单会延迟到转天甚至第三天再配送,造成很多顾客不满。另一家疫情期间“触网”的商家表示,他们每天进货时间很早,但网上订单要到中午才能汇总,再加上经验不足,这个时间差就造成有些品种缺货、有些品种积压,经营压力不小。
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生鲜电商送菜到家,是消费市场满足多元化需求的一个趋势,但要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些切实存在的“痛点”就必须逐个破解。对此,本市相关部门也在多举措进行支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期市商务局在生鲜电商货源对接、线上培训以及电商平台促销等多个环节都有相关举措。对于商家来说,随着疫情形势向好,复工复产的全面推进,在质量管理、服务细节以及健康运营、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应“紧迫”起来,要珍惜这段特殊时期积累起来的顾客群体和培养起来的消费习惯,并保持在线渠道的活力。(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