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乐活生活> 天津生活> 正文

“双11”预售 消费者如何维权

今年“双11”,电商平台迎来第13次狂欢。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平台预售火爆,但也频频被消费者吐槽,如预售商品发货时间长、不退不换、无货被退款等。这种预售模式究竟是否违规?遇到问题市民该如何维权?记者昨天对此进行了采访。

为电商提前“蓄水”

在市民常用的某电商平台上记者看到,临近“双11”不少商品采用了预售方式。如一款目前市场投放量较少的网红饮料,显示为店铺预售,付款后10天发货,参与预售的价格比同类饮品便宜一些,原价106元一箱最终售价82.9元,吸引了不少买家下单。记者搜索商品预售信息发现,预售需要等待发货的时间从几天到一个多月不等,有市民甚至向记者表示,她曾遇到预收款服装等了近两个月才收到货。

商家为何热衷预售模式?让消费者交了钱还拿不到货?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双11”预售能缓解物流运能运力、商家资金周转,另外对于天猫、京东等平台来说,“双11”经过12年也需要有新鲜度,时间调整后会给消费者制造不同的感觉,消费习惯会有所变化。这样一来,通过提前“蓄水”方式,可促进“双11”销售额拉升到一个新高度。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表示,电商越来越多地采用预售的方式出于这几点原因:第一,新品上市前,电商能够通过预售提前获得大部分销量,并且可以根据预订的销量数据来更好地安排产能,避免存货积压,让商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第二,消费者需要付定金,一旦支付了就不能退,那么就肯定要购买。第三,对于商家来讲不仅能通过定金锁定销量,更能提前回笼部分资金。

牺牲用户体验

曹磊解释称,商品预售其实电商并非是“始作俑者”。在商品房销售里面最普遍和流行的是,付了定金后没多久再签合同,汽车厂商也有采用预售的,所以电商应该说是仿效者。从某种角度来讲,尽管用户的体验上会受一些损伤,但是对商家来讲,资金活了,销量有了,压力减少了,退钱退货的也少了。总的来看,预售模式从某种角度来讲,是建立在牺牲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换来了商家的既得利益。

可多渠道维权

“不管是预售还是现货销售,都适用于平台整体的交易规则,那么也同样适用于消保法、合同法和一些相关规定。”曹磊表示。

他认为,除了预售,电商的细分销售模式还有很多,如周期购、拼购、团购等,其本质上都是网购,都是一样的法律法规,同时也有平台的“家法”来进行制约。如今对预售的讨伐,已经屡见不鲜,特别是“双11”“618”这些大促期间。等待时长关乎消费者购物体验,商家预售商品要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

他建议,消费者下单预售商品前,要关注预售数量和时长,这些一般在商品详情页上有明确提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权利。对未提前告知消费者的预售行为,消费者既可以通过平台、商家去沟通,也可以去平台投诉,同时也可以向消协或者媒体投诉。(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