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捷报频传,激发了人们运动消费的热情,不少因疫情变化调整出游行程的市民也将热情转移到体育运动当中。根据电商最新数据显示,大量运动相关装备的销量激增,体育运动消费成了今夏消费市场的新动能。
市场中的最大黑马
“白天在家看奥运会替中国奥运健儿加油,总感觉自己也想上场,晚上就约了几个老同事出来一起打球!”刚退休不久的市民刘先生对记者说,除了约好场馆打球,自己还给队友们专门买了最新款的球衣,每周的“比赛日”也成了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消费活动。
据了解,除了奥运会的带动作用,疫情的变化也让不少消费者取消或改变了原本的暑期游计划,而游泳、健身、乒乓球、足球等体育运动成了承接消费者暑期休闲需求的主力,各大健身场馆的人气持续高涨,体育器材和服装等相关商品成了市场中最大的黑马。
京东大数据显示,从年龄结构来看,最大的体育消费群体是26至35岁的青年人,占比超过四成,其次是36至45岁和16至25岁的群体,占比分别为26%和22%。从人均体育消费金额来看,男性用户显著高于女性用户,并且差距逐年提升,从2017年的1.11倍,提升到2020年的1.27倍。总体而言,男性更舍得为自己的体育爱好花钱。从整体的体育消费普及程度来看,北京、西藏、新疆、天津和青海的全民健身氛围更浓。
专业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在全民健身大趋势的带动下,体育消费群体不断扩容,体育消费持续走向全民化和专业化。最新数据显示,运动消费正经历着“由外而内”的发展。从不同年龄用户的消费偏好来看,“95后”偏好购买“外在”的运动鞋包和服饰,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确定了偏爱的运动项目,便开始专注购买某项体育用品,提升该项运动的专业“内核”。相比之下,“85后”群体偏爱轮滑、垂钓和滑雪;“75后”偏爱冰上、轮滑和武术搏击;“65后”偏爱冰上、户外和运动护具;“55后”则偏爱毽子、响鞭、拔河、空竹等民俗运动以及武术搏击和垂钓等相关用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群体不断扩容的同时,体育消费需求也越来越专业化,一些新型的体育健身用品成为热销品类,例如腕力器、握力器、律动机等在今年上半年都实现了爆发增长。产品品类方面,细分化趋势十分明显,如训练、防护、恢复等方面的用品。消费者更加细分和专业需求,也为相关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量市场。(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