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18逐渐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电商平台和商户也都绞尽脑汁来吸引消费者买单,除了平台满减活动和消费券等拿出真金白银的促销外,不少资深买家也反映,那些玩“伎俩”的商家仍在变换花样地为消费者设置套路,以免息分期等为代表的老套路,依旧在收割年轻的“新买家”。
免息分期捕杀“菜鸟”
不少缺少理财和分期经验的消费者坦言,如今以高校学生为代表的“新买家”,更愿意接受花呗、白条等信用消费,在网购大额产品时也更愿意考虑分期。
“我想趁着618换个新的平板电脑,但不想额外再找家长要钱了,所以想办个分期,每个月从生活费里把钱省下来!”今年刚上大三的小乐告诉记者,自己在618促销中看上了最新的iPad,其价格算上键盘和智能画笔等配件一套下来要近万元,对于每个月生活费只有两千多元的他来说很难应付,但618期间京东、天猫等平台推出了最多24期的免息分期,可以每个月只需要支付几百元,相对更容易接受。但是所谓的“免息”真的更划算吗,真能省下钱吗?
不少资深买家告诉记者,所谓“免息”其实大部分都只是把利息或者是手续费的成本转移到了商品上而已。以最新款iPad Pro为例,其在京东、天猫、淘宝等平台上起步价格大都在6000元左右,而提供免息的商家,标价大都超过了7000元。在京东一家名为“X桔专卖店”的电商,一款“12期免息分期”的iPad产品里,居然直接给出了两个链接,直接购买的价格为6008元,12期免息的链接价格则高达7088元。为了所谓的“免息”,12期也就是一年下来,消费者要多掏1080元,分期购买多出来的钱数将占其直接购买价格的近18%。
破解套路拒当“韭菜”
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大多数受访的年轻消费者,对于常规分期的手续费、利息等费率并不了解,也不知道该怎么计算,因此特别容易被“免息”的诱饵诱惑,更容易被打着“免息”旗号的伎俩“套路”。
面对打着“免息”旗号收割“新买家”的套路,不少“新买家”直言,自己的确无法承担一次性付款带来的资金压力,所以选择分期也是无奈,虽然觉得免息分期也许产品价格更贵一点,但至少省下了“利息”。
对此,有经验的老买家帮“菜鸟”们算了一笔账,以一款没有任何免手续费、免息的1000元产品为例,普通买家直接选择没有任何优惠的分期付款,12期总手续费为8.80%,近似折算年化利率15.86%,每期含手续费共需要支付90.66元左右,总费用为1088元,相比原价1000元一共增加了88元,占商品价格的8.8%。相比之下,那些要多付出18%的所谓“免息”促销就成了被网友调侃的交了“智商税”。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那些利用“老伎俩”套路“新买家”的商户,早晚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识破,最终损失的将是自己的信誉和顾客忠诚度。(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