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消费迎来旺季,本市众多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发力促销揽客,其中打折服装备受青睐。不过,记者近日走访市场了解到,一些大型卖场临时租赁的服装柜台却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傍品牌现象冒头
市民王女士日前逛本市繁华商圈的购物中心时,偶然发现有几家装潢比较简单的服装柜台在搞特价促销活动,其中一件所谓纯羊毛毛衣标价还不到300元。她挑选试穿毛衣时发现,只在衣领处有一个很简单的商标标志,其他位置没有正品服装所标注的材质、含量以及洗涤方法等注意事项。更蹊跷的是,售货员提醒,特价柜台的所有商品都不能去卖场统一的银台结账,只能与售货员现金交易,所谓的售后凭证是售货员手写的一张收据。王女士权衡再三,最终放弃了购买。
记者暗访了解到,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本市部分卖场临时出租柜台傍品牌现象有所冒头,虽然其商品与知名品牌相似度很高,但真实品质却有差异。
打折服装退换货难
据服装零售业内人士透露,有的商家会把残次品服装混入大幅打折的特价品中,却不告知消费者实情。例如一些高档印花图案针织衫,出现了小面积的色差或者图案模糊的情况,这种残次品其实价格非常低,有的甚至不足原价的一成。有的销售商专门低价采买此类商品,然后在大卖场临时租赁柜台,按照正品价格的五折至七折进行“特价销售”。一旦消费者发现问题投诉,他们会找借口说是消费者“穿着不当或者洗坏了衣服”,或者表示“特价商品拒不退换”。且这种临时出租柜台过一段时间就会从卖场退出,消费者维权也比较难。
记者采访中遇到消费者曾买到质量有问题的服装,商家拒不承认,还让顾客出具检测证明。消费者咨询质检程序后了解到,服装需要剪下一部分面料进行缩水率、色牢度等项目鉴定,还要先垫付一笔鉴定费,只有维权成功,鉴定费才由商家支付。最终,折腾不起的消费者只好自认倒霉。
卖场应把好进场关
本市法律专业人士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天津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规定:经营者销售的商品应当符合质量要求,并承担商品的修理、更换、退货责任。经营者不得做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即便销售特价服装,也要符合相关规定。如果经营者欺瞒误导消费者,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一些商业零售人士表示,租赁柜台的商家借助大卖场的商业信誉揽客,卖场要严把进场关。如果大卖场过于短视,只为招租赚钱,不仅消费者利益受损,卖场口碑也受影响,对其他正规厂家柜台也不公平。正常的市场秩序一定要奖优罚劣,希望不再有一心钻漏洞的临时柜台。(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