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马上就到了,各种玩具成为近日市场的宠儿。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很多打着“智能”旗号的玩具,实际上与智能并没多大关系,甚至有些号称能“编程”的玩具,也只是徒有虚名。“智能玩具”概念成为个别商家误导消费的噱头。
家长热衷智能玩具
本市消费者张女士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各种玩具是张女士家现阶段消费的重头。“挑选玩具的时候常常会想着寓教于乐,所以对一些智能玩具挺感兴趣。”张女士接受采访时说,虽然有些智能玩具价格比较高,但考虑到对孩子有益处也会购买。
据了解,不少家长都有类似的想法,觉得能让孩子在玩玩具的同时获得知识、得到启发,智能玩具贵一点也能接受。
消费者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孩子快十岁了,家里的智能玩具已经有五六件了,每一件价格都在五六百元到千元左右,最贵的一款编程机器人玩具是花2000多元买的。
智能概念有名无实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所谓的“智能玩具”其实并不智能,有的甚至与智能没有多大关系。
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有被商家称作“智能机器人”的玩具,实际上就是一个内置了简单音效的播放器;有些“智能宠物”,仅仅是有遥控功能的电动玩具;还有些号称能学习编程的玩具,所谓的“编程”通过两三个按键就能完成,十分简易。
不仅如此,一些廉价的玩具也披上了智能的“外衣”,不但没给孩子带来启发,反而还会造成误导。
消费者王女士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花100多元买了一款能够朗读英文单词的“智能玩具”,使用时发现其发音并不标准,仔细查看玩具的外观,还发现其做工也很差,塑料机身的材质也不理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以“智能”为卖点的玩具相当多,从十多元的仿真手表到一两百元的电子宠物,再到近千元的编程机器人,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但对家长来说,选购玩具时帮助孩子严格把关非常重要,一方面要仔细甄别所谓的“智能”究竟有多大含金量,另一方面不要忽视玩具在材质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此外,有些所谓高端的智能玩具价格不菲,但价格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含金量高,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家长选购时有必要多多斟酌,保持理性。(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