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乐活生活> 生活消费> 正文

电子音乐节的商业账本:成本动辄千万 艺人支出占60%

一年150场电子音乐节的商业账本

来源:北京商报

首届ISY国际电音节日前在海南落幕,但是电子音乐节引发的关注并未就此停息。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电子音乐节数量为32场,2017年则为86场,增长率达168.8%,2018年这一数量或将超过150场。而在动辄超千万元的成本投入下,无论是占据营收大头的品牌赞助,还是制作公司屡受资本青睐,都与电子音乐节自身的商业价值密不可分。

60% 艺人支出占六成

三年前说起音乐节,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才是话题中心,但是到了2018年,作为市场中占比较大的垂直音乐节类型,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上看,电子音乐节都已一跃成为市场中关注的焦点。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2017年度中国电子音乐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电子音乐用户规模为1.97亿,2017年达到2.86亿,增长率为45.2%,2018年将突破3亿,达到3.58亿,2019年将突破4亿。与之相对的,2016年中国电子音乐节数量为32场,2017年为86场,增长率达168.8%,2018年国内电音节数量或将超过150场。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得知,通常举办万人以下的小型音乐节,单日成本在200万元左右;而万人以上的大型音乐节,单日成本则需500万元左右。相较之下,电子音乐节的成本支出更高。现阶段,电子音乐节最常举办的区域便是海滨地区,主打音乐与休闲娱乐于一体,越是到深夜,电子音乐节的气氛越能走向高潮,因此场地成本也是电子音乐节不可忽视的重要支出。

行业评论人王毅指出,在成本构成中,除了场地租金、舞台声光电、安保、人力费用外,艺人的演出费用以及吃住支出能占据成本的60%。艺人费用是音乐节成本中最不可控的内容,因为很多大型的音乐节通常会举办3-5天,这些天里音乐节其他内容可以不变,但是艺人一定会变,而能够邀请参演的艺人重量,往往意味着音乐节的质量。随着电子音乐的走热,举办电子音乐节的成本越来越高,部分电子音乐节的花费可达2000万-5000万元,“造价成本越高,意味着必须吸引到足够的人流才能回本,随着电子音乐节数量的增多,主办方回本的压力自然也会增大”。

40% 赞助商贡献四成营收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电子音乐能融合流行音乐、摇滚乐、爵士乐甚至高雅音乐,而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电子音乐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度也很高,比如科技、娱乐、赛事、游戏,市场非常广泛,这也为电子音乐节的营收方式拓宽了路径。

事实上,不断涌现的电子音乐节已让广告商关注到其背后巨大的消费力,据业内人士透露,百威啤酒与风暴电子音乐节达成合作,冠名费高达五年2亿元。而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电音节的主要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品牌赞助,大概占到40%-45%,其他则是卡座酒水以及票房收入。消费者林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赞助商与消费者一样,都很注重品牌效应,比如Electric Zoo、Ultra Music Festival等全球知名电子音乐节,在国内举办必然会吸引大批的人流,相较于综合性音乐节,电子音乐节的消费者参与性、目的性更强,对于赞助商来说,所能获得的宣传效应也是加倍的。

在赞助收入之外,电子音乐节惯有的高票价让票房同样成为营收的大头。由摩登天空与核心创艺一起创办的MYTH妙电音节,2016年第一届在上海世博园举办,两天请来了DJ Diplo、Knife Party 、DVBBS等5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DJ,最低票价520元,最高卡座费用为58800元;今年5月2日举办的乐动电音节国内首站佛山站,6个小时的演出票价最低为120元,最高则达到7800元。

音乐节代理商王瀚清表示,电子音乐节未来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尽管电子音乐节较为小众,但该类音乐节的目标受众均为纯粹的深度爱好者,具有较强的消费意愿,因此在收益上不一定会弱于大众音乐节,反而有可能实现超车”。

20% 品牌增值至少达两成

潮流元素一向是资本的“新宠”。近日,电音天才Alan Walker晒出与张艺兴的合影,也许只是一个小众乐种触电流行的缩影。但是当在电音市场有所布局的公司不断受到资本的青睐时,这个市场已然显得热闹非凡。

2017年10月,旗下品牌有娱乐性大型电子音乐节“幻境HYPER”、先锋电子音乐以及电音教学机构“电厂P-STATION”的电音公司麦爱文化完成千万元A+轮融资,并与迷笛共同创办了“电迷音乐节”品牌,打造了国内第一个“电音+摇滚”的全新音乐节体验模式;紧接着在11月,亚洲星光娱乐宣布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并宣布了2018年度ULTRA CHINA电音节计划;1月31日,还有腾讯音乐与索尼音乐共同成立电音厂牌Liquid State,并与李宇春、谢霆锋、Alan Wlaker等达成了合作。

与此同时,电子音乐还逐步受到唱片公司的重视,很多其他风格的歌手也在尝试电子音乐,年代较久的音乐作品也相继改编为电子风格重新演绎,在此趋势下,作为内容载体的电子音乐节未来仍会是不少资本布局的目标。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资本热潮的涌动下,电子音乐节品牌价值至少上涨两成,然而,相较于国外电子音乐节已经成熟的产业链,国内的电子音乐节才刚刚走上风口,规模与品牌不是一下子做起来的,需要几年的时间更好地沉淀,以逐步强化安保、组织等各方面的运营协调能力。此外,在引入海外电子音乐节品牌和艺人打开市场的同时,也要从中积累、借鉴项目经验,并运用到培养本土化项目和艺人层面,这不仅能降低演出的成本,更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消费群和消费率,使电子音乐节能够稳固地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王嘉敏/文 贾丛丛/漫画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