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公益举措助力慢粒患者重回幸福生活
2025年9月22日,天津——2025世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日(“世界慢粒日”)到来之际,“幸福相伴 自由人生”昕福患者关爱公益项目官宣两大公益举措, “幸福慢粒家”关爱平台正式上线,由多个权威专家联合编纂的《名医话慢粒》科普书也将于今年年底出版上市,期待通过两大公益举措,为患者及公众树立对慢粒疾病的科学认知,提供专业科学的疾病管理指导建议,以幸福相伴,帮助慢粒患者实现自由人生。
慢粒关爱至关重要 患教平台助力长期管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是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恶性肿瘤,曾一度被视为“不治之症”。随着靶向药物的创新发展和规范化治疗的完善,慢粒治疗迎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患者拥有更多回归日常、重获幸福生活的机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介绍:“慢粒的发病源于一种特殊的BCR-ABL基因,过去并没有什么很好的药物治疗。靶向药物的发展显著改善了慢粒的治疗进程,延长患者生存期。靶向药物可以较好地抑制靶点活性,控制疾病的发展,世界各地都在致力于研发慢粒的靶向治疗药物。国产的慢粒治疗药物氟马替尼相较于一代药物,治疗反应更快,且治疗反应质量更好,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慢粒治疗。同时通过医保支付,慢粒治疗的疾病负担大大减轻,逐步成为可治、可控的慢性疾病。”
今年8月,由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和翰森制药携手打造的“幸福慢粒家”关爱平台服务号正式上线。该平台聚焦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全病程患者科普教育,定期更新科普内容和科学建议,从疾病治疗、饮食营养、患者故事、心理健康提供多维度的专业知识。目前,“幸福慢粒家”关爱平台已在每周持续动态更新。
“慢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期过程就需要长期的服药和管理。所谓的‘管理’就是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对患者的治疗状态进行评判,如疗效和安全性等。”王建祥教授分享表示,“‘幸福慢粒家’关爱平台为医患交流建立了良好的通道,患者能从科普知识中了解、掌握慢粒如何诊断、治疗、管理等信息。同时当医生交付对应的诊治措施时,患者的依从性会更好,也更容易把医生的诊治措施落实到诊疗行动当中去,达成真正的长期获益。”
专业建议给出“幸福答案” 科普教育让医患更好交流
不止于线上关爱平台,为给予患者及社会更科学、更系统、更专业的慢粒疾病科普知识和指导建议,由多位国内权威血液科专家共同编纂的《名医话慢粒》科普书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出版发布。《名医话慢粒》科普书将收录慢粒疾病相关的专业知识及针对患者常见问题的解答。
“当下,我们有很好的药物可以使慢粒患者通过治疗获益。但“如何在治疗当中使患者获益,如何使患者消除恐惧呢?科普教育就应包含对疾病性质、治疗现状、治疗结局和治疗前景的介绍,让患者意识到治疗的前景是通过一步步长期努力实现的。”王建祥教授再次强调了科普教育在其中的不可或缺,“‘幸福慢粒家’关爱平台和《名医话慢粒》科普书,能够推动社会更加关爱慢病患者,让慢粒患者在治疗下恢复工作能力之后,在就业中不受歧视,治得好、也活的好,继续发光努力。同时,提升我们广大医生、乃至社区医生对慢粒的深入了解。”
作为“幸福慢粒家”和《名医话慢粒》两大公益举措的支持方,翰森制药肿瘤市场负责人杜静表示:“翰森始终持续创新,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与幸福始终是推动我们创新发展的持续动力。‘将绝症变为慢病’只是第一步,帮助患者活得更好才是更长远的使命。我们期待‘幸福慢粒家’关爱平台的上线和未来《名医话慢粒》科普书的出版,两者相辅相成,为慢粒患者的长期管理构建‘知识后盾’和‘信心源泉’,助力患者在幸福的相伴之下,走向自由人生。”
9月22日“世界慢粒日”来临,王建祥教授谈到了未来的慢粒管理发展:“我们期待继续同行业、同患者建立更好的沟通渠道,让慢粒知识普及更广,惠及全国各地包括偏远地区,在全社会中达成更好的慢粒认知水平。不论慢粒患者走到哪里都能够得到精确的管理,得到更多的关爱,收获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同时针对老龄化的社会现状,面对更复杂的慢粒治疗,多学科需要积极合作,让慢粒的治疗达成更好的管理。”
《名医话慢粒》科普书将于2025年年底正式发布,明年全国多个城市举办区域读书会与专家交流活动,并通过线上平台持续扩展内容,覆盖更多患者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