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银行对外披露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单位净值大幅缩水,甚至跌破当初发行面值,银行理财产品不再“稳赚不赔”受到关注。到底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是否能保本?今后人们选购银行理财产品能否跑赢通胀?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净值型产品并非保本型产品
据专业机构统计,在当前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中低风险等级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中,已经有超过200支产品的单位净值当前低于初始面值1元。出现浮亏的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既包括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外资银行等,也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银行人士解释,主要原因是短期账面浮亏并不代表实际的负收益,与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到期日不同,有很多产品还没到集中兑付期,目前仅是按照管理规定公开披露信息而已。
针对人们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还有一定的误解,多名业内人士指出,净值型产品定期披露产品运作公告,投资者在投资期内可准确掌握净值型产品的投资情况及产品净值等信息。而且净值型理财产品本身就不是保本型理财产品。早在2017年11月份,金融监管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强调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开启了保本型理财产品退出的序幕。2018年,多部门再次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通常称“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并强调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或存续违反资管新规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比不断萎缩,净值型产品的占比则不断加大,银行理财产品都逐步转变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要细选
针对一些财经自媒体所谓“银行理财收益率大幅下滑导致本金亏损”,多位银行人士认为该说法不准确。据了解,当前净值型产品出现账面浮亏情况主要是因为近期债券市场行情大跌,以债券为主要投资目标的银行系理财产品波动较大。以前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在某一阶段也可能出现浮亏,但由于采取的是摊余成本法估值,浮亏不会即时反映出来;而净值型理财产品受管理规定要求比较容易使账面浮亏体现出来而已。在年中揽储大战中,本市多家中小银行的热销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在4%以上。这些银行理财经理私下透露说“为稳住客户压力巨大”。一旦出现了本金亏损的集中投诉案例,后果不堪设想,甚至有的表示“银行会设法补贴客户”。
据本市多家银行人士透露,2008年银行代销投连险出现大规模风险,当时是股市大跌导致此类产品本金亏损严重,代销银行出现了大规模投诉。多家银行自掏腰包赔付了客户的本金损失,随后监管部门规范了投连险销售,要求对投连险客户进行风险能力测试。而目前银行销售的大多数净值型理财产品中,现金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占比达80%以上,风险等级属于中低风险或者中风险级别。本次净值型产品事件为各方敲了警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银行必须设计优质的投资产品获得人们认可。投资者也将更慎重挑选银行理财产品,优质的产品收益水平仍能跑赢通胀。(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