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不少老年市民向本报热线23602777反映,他们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的一些所谓“药品”,没有任何疗效,想要退货却很难。
住南开区淦江东里的钟大爷今年86岁,近年老人迷上了朋友圈和微信群。他听微信群里有人介绍某种药品治疗效果好,遂在河西区一高档写字楼中的保健品销售公司购买了不少保健品。虽然吃着没效果,但老人在销售人员的“巧言妙语”下,坚信不疑,不断购买。日前记者到老人家中探望,发现老人居住的单元房里被该公司的保健品占据,且其中多半已经超出保质期。钟大爷的儿子近日去该写字楼找那家保健品销售公司退货,发现已经人去楼空。
住河西区小海地的邵大爷,在朋友圈的带动下,花巨资购买了很多保健品。当子女带着老人按照销售者的地址找上门时发现,在写字楼内的销售公司屋内满满当当都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在子女的据理力争下,销售者才不情愿地退还了邵大爷的钱。
日前,记者在下瓦房一写字楼电梯中遇到一群老年朋友。其中有老人言道。“买4000元只够半年服用的,不多买点就没货了!”记者一打听,原来该写字楼中有一家公司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治疗心脑血管”的保健品,这些老年人正是看了该公司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信息前来购买的。
据河北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介绍,现在保健品销售公司一改以往的会议讲座推销方式,变换为微信群朋友圈推广的方式,其销售方式更为隐蔽,查处起来困难多多。(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