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淮南子。
在很多人的心里,最温暖的记忆是母亲的双手和父亲的后背。与母亲的温柔慈爱不同,父亲的爱往往严肃、深沉、更为含蓄,如山海般宽广。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与母亲之间有与生俱来的亲近。但是对于父爱,却不一定能早早理解。塞万提斯曾说过:“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如书一般的父爱需要用心解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在思想上一步步成熟,开始逐渐理解父爱。读懂了自己的父亲,也就明确了自己的成长方向。
在本次“书送智慧 梦想起航”征文活动的1600余篇征文中,我们节选了学生张培文的获奖征文《给爸爸的一封信》。张培文在文章中,述说了成长过程中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以及对父爱的理解和深深的感恩之情。
面对父亲的严厉教导,张培文也是从埋怨到逐渐理解。他还特别提到了让他受益一生的一件事,“有一次,我正骑车骑得开心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您只说了几句使我终身受益的话‘自己站起来!从哪里跌倒就从那里爬起来,不要每次都依靠别人。你这次站起来了,以后遇到挫折,都能轻松面对’。”随着理解的加深,张培文也懂得了感恩父爱,“父爱是深沉的,是永恒的,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我想大声对您说,爸爸,您辛苦了,我爱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使他们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这之中,健康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甚至比掌握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
从2015年起,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就联合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了“六个核桃·读书慧”公益基金,为贫困地区的博爱小学、农村中小学捐赠图书及配套设施,并通过阅读导师的引导、举办征文比赛等形式,激励和帮助当地孩子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在心智、品格等方面全面成长。
今后,“六个核桃·读书慧”还将继续探索实践,用更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