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杜冉乐 黄宗彦
A股市场上,如果在一家企业上市前夜,你能拿到不少原始股,十几倍甚至上百倍的溢价足以让你大赚一笔。过去多年,A股IPO发行可谓“一票难求”,“上市原始股”概念也屡被爆炒。
目前被市场精心包装的所谓“上市原始股”仍在暗潮汹涌,房地产也不例外,让你“当了房东,继续当股东”。
不久前,一个位于成都的“汇众中心”的商业开发商——汇众置业曾以自持商业置换拟入驻孵化企业股权,向购买该物业的投资人出具物业产权之外,赠送孵化企业未来上市原始股,号称资本百倍增长。
去年,阳光保险于绿地借壳前以半价倒卖“原始股”,但从本质来看,投资者从其手中买到的并非真原始股,而是绿地上市前参与其定增的某私募基金旗下急于退出的份额。但该机构等绿地上市后仍有3年锁定期,市场风险难以预估,收益更不好锁定。
今年上半年,西部某个百亿孵化园项目打着“上市原始股”概念,其运营方以公司增发新股的名义让投资人以1元/股认购了上千万股,还称公司从某股权托管中心Q板转E板,保守估计3~20倍收益。不久骗局败露,投资人陷入漫长维权路。
与市场叫卖A股上市原始股相比,领秀中远给人的感觉更具国际范儿,直接赠送“伦交所上市原始股”,还说已获伦敦“上市交易代码”。受项目高收益诱惑,投资人趋之若鹜。
看当前的房地产,A股市场上房企IPO几无新案例可循,房企若借壳上市,除了要有净壳可借之外,审批也是一个漫长过程。如果一家房企近几年有“前科”,更与上市无缘。
前不久,西部某家券商的一位高管在中国资产管理论坛上表示,高收益对应的一定是高风险。“同一家企业的两个投资高管,一个去澳门赌了一把赚了1亿,另一个靠踏实做事也赚了1亿,结果都一样。老板年底考核时,谁牛?风险没暴露,不代表没风险。投资人应学会识别风险,关键要识别产品对应的基础资产是什么。”
从楼市供需层面看,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地产,各地先后均经历了一波“井喷式”增长,但需求却未能跟上,房企正经历“去库存”阵痛。为此,营销花样翻新,“上市原始股”也成了不少房企编造财富神话的幌子。“资产配置荒”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切忌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