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顺义区卫计委制定《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希望利用三年时间,使全区的医疗卫生条件从硬件设施、管理水平到服务质量等均得到明显提升。日前,北京晨报记者走进顺义区,感受《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这里的医院、卫生所发生的变化。
中医院
顺义门诊量增三成
走访当天,北京晨报记者首先来到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2013年11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联体揭牌,以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为核心建立的中医医联体在顺义区初具雏形,顺义正在实现“小病及康复在社区及卫生院、大病进区县医院、疑难危重症到三级医院”的分级就诊目标,使百姓实现在基层用一级医院的价格享受二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执行院长王洪向记者介绍,作为北京市“公立医院托管”改革试点单位,依托北京中医医院的优质资源,顺义医院快速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四升两降”:即医院门急诊量91.57万人次,同比增长30.2%;出院患者9951人次,同比增长11.5%;患者满意度、职工满意度提升;门诊次均费用303.83元,同比下降12.8%;平均住院日10.43天,同比下降4.0%。
山区村民
不出村就能看病
顺义区首家试点乡村卫生室木林镇茶棚村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小”病的“大”问题。“以后村民再有个小病小灾的,就不用再去十几里之外的木林镇卫生院看病了。”记者看到,在这个占地163平方米的卫生室里,清晰地划分出门诊室、处置室、注射室、药房等各个科室,150多种常见药供病人所需。按照2014年《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通过整合村卫生室人力资源和服务站硬件设施资源的方式提高村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于是,今年春节前,木林镇茶棚村的村民迎来了卫生室的正式开诊。4月,卫生室还实现了农合直报,至今已有六十多位患者享受到了这项政府惠民政策。
据悉,顺义去年制定了《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计划明确了60项重点任务,在编制管理、人才引进、政府购买卫生服务、医联体建设等重点领域给予了坚强的政策支持。同时配备14.35亿元的项目资金,今年又安排了2亿元的专项资金,按照优先立项、优先安排资金的原则,专项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提升项目。
北京晨报记者 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