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癌症日是UICC于2000年发起,活动时间定于每年的2月4日,旨在倡导新的方法促进各组织间的合作,加快癌症研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的进展,为人类造福。预防癌症和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是反复出现的主题。2015年是第十六届,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控目标,实现并不遥远。
在本届世界癌症日到来之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科陈军教授将为我们讲解目前癌症发病原因,及第一杀手——肺癌的治疗方法。
目前全球癌症发病率持续升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全球老龄化趋势及人口的增长;二、与致癌性相关的行为活动增加。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每年全世界约有1300万癌症新增患者,800万人死于癌症,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癌症新增例数达60%,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癌症发病率将增加50%,即每年将新增1500万癌症患者。不仅如此,癌症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至1320万。在我国,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类型。
有确定的证据证明约20-30%的癌症死亡都与“吸烟”密切相关,吸烟是三分之一以上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吸烟量越多,烟龄越长、吸烟年龄越早,癌症的发病几率也就越高。有八成肺癌是由于长期吸烟引起,吸烟除了与肺癌关系最为密切,还与胰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口腔癌、舌癌、喉癌、膀胱癌、肾癌及宫颈癌等十余类肿瘤相关。有效地控烟可明显遏制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我国拥有世界第一数量的烟民大军,达到3亿,再加上被动吸烟者数目难以想象,如何有效控烟是摆在政府和普通民众面前的紧迫任务。而对吸烟者来说,更应该从自身做起,要对家庭和社会负责,应当记住: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越早越好。
除了吸烟这个引发癌症的第一杀手之外,个人一些不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也是引发癌症的因素。比如长期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缺乏(碘、锌、铜、硒等)一系列微量元素、过量饮酒等都与癌症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每天进食不同种类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或能降低患癌风险。适度进食红肉(如牛肉、猪肉和羊肉),以及避免过量食用加工肉类,有利于控制癌症发生风险。还有研究表明部分酒精饮品的过量饮用都是引致多种癌症的成因之一。因此,减少酒精饮品的分量能有效地降低患癌风险。不要依赖营养补充剂来预防癌症,而是建议人们应该从天然食物中吸收所需的营养素。
另外引发癌症的一个因素还有环境因素,比如近期大家熟知的pm2.5和肺癌的关系, PM 2.5即细颗粒物,又称细粒或细颗粒。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主要是由发电,冶金,石油化工、汽车尾气排放,化石燃料燃烧,垃圾燃烧等产生。由于PM2.5的颗粒直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可随人的呼吸深入支气管和肺泡,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并且在PM 2.5 进入到肺的过程中会带入许多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机率明显上升。2013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认定PM2.5致癌;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然而,虽然空气污染作为一个整体致癌因素被提出,它对人体的伤害可能是由其所含的几大污染物同时作用的结果。丹麦癌症协会的一样研究表明:如果每立方米空气中PM2.5含量增加5微克,人们患肺癌的风险会升高18%。既然PM 2.5对人身体的伤害很严重,我们应该做好充足的防备工作。这包括雾霾天气少开窗,最好不出门锻炼,一定要外出时,要带专业的防尘口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比较好的防PM2.5的口罩主要是滤片而不是口罩,比如有活性炭滤片的口罩以及医用口罩是无法防PM2.5的。
肺癌的死亡率高并不是因为肺癌不可治疗,而是大多数肺癌发现后多已失去手术机会,对于I期肺癌由于没有发生转移,一般来说是可以治愈的。而晚期病人只能靠化疗或放疗来解决问题,所以肺癌的早期发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的肺癌的临床表现包括:1.咳血: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患者有此症状,多为偶发性的痰中带血丝,以此为首发的患者约有三分之一。2.咳嗽:以咳嗽为始发症状的患者约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3.胸痛: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三的患者出现胸痛4.发热:阻塞性肺炎或癌性热引起发热。尤其对于大于40岁的人群,以前无咯血病史,突然出现上述症状,更应该考虑肺癌的可能性。但患者在早期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原因为肺内缺乏痛觉神经分布,并且双肺有很大的呼吸功能储备。所以对于周围性的肺癌患者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对于原因不明的咳嗽,持续不缓解者,或原有慢性咳嗽症状,最近咳嗽性质发生改变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痰中带血者;反复同一部位发生肺炎,尤其是出现肺不张者;诊断为肺结核但治疗过程中病灶增大者;可疑的胸腔积液者等,一定要加以注意。
为了增加肺癌患者的治疗机会,应该尽量将肺癌患者发现在早期,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治疗甚至是治愈的可能。肺癌在早期没有症状,只有长大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不适,所以大多数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在各种检查手段中,CT的应用使肺癌的早期诊断成为了可能。从目前的经验来看CT在肺癌早期检测领域的表现优于胸部X线片。
对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单凭临床表现发现后基本都是中晚期。所以我们建议对于高危人群(家族史,结核史等)当40岁以后每年要常规进行一次CT检查,以发现早期的肺癌,从而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延长生命甚至达到治愈的结果。越早戒烟,患肺癌的风险就会大大减少。
大多肺癌患者就诊时多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即便手术,术后效果也不理想。但如果我们早期发现肺癌,并且进行手术治疗,预后是非常理想的,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 近年来,胸腔镜手术的应用给患者更优的选择,这种术式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且利于恢复,还能减轻术后急性期反应、肺功能恢复相对传统手术也更快。我们认为要提倡健康体检,这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很多肺癌患者就是通过健康体检发现的。因此针对高危人群,健康体检要特别进行有关肺癌的检查,即便没有问题,也要坚持每年做1-2次的健康体检。肺癌治疗的成功率关键在于“早”,肺癌早期的病人,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术后进行辅助化疗,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显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