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乐活生活> 健康概念> 正文

警惕心脑血管病“50岁现象” 坚持“减法”原则

前不久,一则医学界的新闻让人颇为震惊:北京某三甲医院知名心脏外科专家因脑出血猝然离世,年仅49岁。1年前,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的研制者罗阳突发心肌梗死牺牲在工作岗位上,时年51岁。“50岁”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危险的年龄,心脑血管意外经常突然降临,制造出一个又一个“英年早逝”的噩耗。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著名心内科专家周玉杰教授向公众大声疾呼,50岁左右一定要高度重视心脑血管保健,要给每个快步前行的中年人眼前竖一块“前方多发事故”的警示牌。

50岁,人生最累

据报道,罗阳长年超负荷工作,在“歼—15”研制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位前不久去世的心外科专家工作中也是一个“拼命三郎”,发病前还在手术台上抢救病人。周玉杰教授说,50岁前后是人一生中最累、肩上责任最重的时候:上有父母要赡养,下有子女要操心,中间还有配偶和朋友们须顾及。在事业上,50岁又往往是个“坎儿”,很多人认为这是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山坡,尚未成功的要努把力爬上去,事业有成的要保持状态,甚至想再攀高峰。

可是这个时候,人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周玉杰教授解释说,很多人的心脑等重要器官长年高负荷运转,加上各种不良嗜好,平时又不注意保养,血管已经逐渐硬化,血管壁上布满斑块,脏器功能进入了代偿阶段。这时再给身体加码,心脑血管极易发生急性堵塞,突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急症,危及生命。

危险从40岁开始

“50岁猝然发病绝不仅仅是50岁的问题,很多人的心脑血管病风险从40岁就开始积累了。”周玉杰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人二三十岁时,职业生涯刚起步,身体状态最好。年过四十,事业有了起色,人越发忙碌起来,而此时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了。古人说,养心在静,养身在动。“但很多人,该静的时候静不下心来,该活动的时候又不去锻炼,饭局多、烟酒多、睡眠少,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开始出现异常。”

周玉杰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累10来年,也就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毒害积累10来年。等到了50岁左右,身体状况的下滑与名利对人的挤压都到达顶点,这时但凡有个诱因,比如寒冷的天气、突然的焦虑、甚至便秘都会成为导火索。

另外,女性从45岁左右开始进入更年期,体内对心脏有保护作用的雌激素水平开始下降,心脏病风险明显增加。并且,女性一旦发病,进展往往比男性快,病情更重,因此更要防范。

坚持“减法”原则

“很多患者说,人到中年以后,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周玉杰教授说。仔细想一想,忙着应酬、忙着吃喝、忙着加班熬夜,其实都是“忙着死”。要想顺利渡过50岁这个坎儿,人生必须学会“做减法”:首先,减少热量摄入,特别是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红肉、动物内脏等,多吃果蔬;其次,把该消耗的热量消耗掉,要增加运动,改变久坐的坏习惯;再次,不管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定期体检,关注体重、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将其努力控制在正常范围;最后,工作上、生活上、心理上都要给自己减负,人的期待、欲望、野心都是无止境的,凡事追求完美只会给自己的健康雪上加霜。

除此以外,周玉杰教授特别强调,50岁左右的人一旦感觉到胸闷、气短、前胸痛,或体力突然下降、极度乏力,千万不要扛着,一定要提高警惕,去医院检查,以免错过了宝贵的救治时机。▲本报记者 张 彤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