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乐活生活> 健康概念> 正文

宝宝吐奶先寻找原因 按揉穴位有助止吐

消食推拿

推天柱骨穴

运内八卦穴

受访专家/广州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临床基地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邵瑛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学敏 通讯员 高三德

宝宝吐奶,是年轻父母经常遇到的状况,究竟宝宝是吃得太饱而溢奶,还是因为肠胃有异常呢?对此,很多年轻父母并不太了解。

广州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临床基地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邵瑛介绍,宝宝吐奶和溢奶是有区别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也不同。“吐奶的量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半小时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

对于溢奶,爸爸妈妈们可以不用太在意,这是宝宝吃多了的表现,下次别喂那么多就好了。而至于吐奶,就要寻因了。邵瑛指出,吐奶也是婴儿(一岁前)常见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的表现症状;二是婴儿胃肠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

“胃部与食管相连接部位叫贲门(胃部入口),宝宝的贲门比较松弛,易被食物冲开,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引起吐奶。” 邵瑛表示,喂奶姿势不正确,宝宝吸奶时吸入过多的空气都会引起吐奶。因此在喂奶时,要让宝宝的嘴裹住整个奶头,不要留有空隙。用奶瓶喂时,还应让奶汁完全充满奶嘴,防止吸进空气。喂完奶后要竖着抱起宝宝并拍嗝,同时,抱起和放下孩子时动作要轻,别摇晃。

邵瑛提醒,宝宝若发生吐奶,要密切注意宝宝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在呕吐得到缓解后,如果宝宝伴有精神不振、情绪不安、无法入睡、发烧、肚子胀等现象,则应该立即看医生。“肠痉挛、感冒咳嗽发烧或者其他病变也会导致吐奶,这需儿科专家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爸爸妈妈学一学:

按揉穴位有助止吐

邵瑛介绍,中医认为,小儿吐奶多数是由于受寒或受热(外感呕吐)引起,还有就是伤食吐(吃得太杂)。宝宝吐奶时,父母通过按揉一些穴位,宝宝能得到舒缓,爸爸妈妈不妨跟着医生学一学——

1、推天柱骨穴

天柱骨穴,是指颈后中间入发际一寸处直至第七颈椎,以食指或拇指自上向下推一分钟,有助止吐。

2、按弦走搓摩

将宝宝双手举起,妈妈双手温热后,从宝宝背后(胳肢窝下开始往前胸、腹部方向从上往下搓),搓至肚脐附近时停住,在肚脐中间对开两寸处,用中指点住,放开。如此反复10-20遍。

3、消食推拿

若是由于伤食引起的吐奶,先进行消食推拿,温热掌心,按住横膈膜的位置,顺时针轻揉。

4、运内八卦穴

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用拇指围绕此圆心轻轻按揉。

5、揉丹田穴

若是由于受寒引起的吐奶,可以揉丹田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温热手指,按揉。提醒,按揉时要注意肚脐的保温,不可受凉,可用胡椒炒热后敷于肚脐上,此法对受寒引起的吐奶、腹泻比较有效。

6、摩擦背部

按摩上背部和下背部各30秒~1分钟。

注:天凉时,为宝宝按摩时要注意保暖,适当使用一些BB油润滑一下,减少摩擦。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