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乐活生活> 健康概念> 正文

大山深处的80后乡村医生们:想一辈子扎根农村

大山深处的80后乡村医生们:想一辈子扎根农村(图)

掩映在群山中的下关镇卫生院。 宋立超 摄

下关卫生院条件艰苦。 宋立超 摄

中新网大同9月27日电 题:大山深处的80后乡村医生们:想一辈子扎根农村

作者宋立超范丽芳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下关村是一个群山深处的山村,而作为周围14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中唯一的卫生院,一群80后年轻人正在这里用青春为近万名村民服务,演绎“大医精神”。

“我们都有机会离开这里,却最终选择了留下。”27日,院长董文权代表所有80后医护人员发声,“如果有可能,我们愿意永远为这一方村民服务。”

山沟沟里的年轻人

地处黄土高原的大同市灵丘县位于晋冀交界处,全县85%以上的土石山区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说。境内群山连绵,大大小小的山峰足有500余座。

从灵丘县城走进大山,驱车近两个小时才能来到下关镇下关村。山路崎岖,一条小河纵贯其间。而山沟沟里的某处半山腰,一幢醒目的白色两层小楼就是下关镇卫生院所在地。

水是土茶,点心是山核桃,32岁的院长董文权红彤彤的脸上透着山里人的憨厚。推开办公室的窗户迎面便是山峰,82年出生的他已经在这个环境下生活工作了8年。

“我就是在这山里长大的、”董文权说,自2005年从山西中医学院毕业,他选择了回到家乡,从最基层的医护人员做起,如今已是一帮年轻人的带头人。

和董文权一样,这里的9个工作人员,从护士到医生全是80后,最小的仅仅1987年出生。

“我们吃住都在这里。因为交通不方便,有时候20多天才回一趟家。”在董文权眼里,这里有一个一起吃苦、一起工作的好团队。“我们既是医生又是护士,既要打扫卫生又要种植蔬菜。”

“有的已经结婚了。”81年出生的宋志军说,“都是年轻夫妻,大家却都聚少离多。”

“痛并快乐着”

午饭是蒸豆角、烤土豆,董文权看着院子里种植的蔬菜,说大家都有“痛并快乐着”的精神。

“做为一家医疗机构,最发愁的就是经常断电、停水。”董文权表示,断电仪器就都使用不了了,停水大家就一起抬水,而救护车要是没油了,最近的加油站也要40多里地。

而作为周边山区唯一一家较为正规的医疗机构,吃住都在医院的年轻人们已经没有了正常的工作时间。

“随时工作,没有节假日。”宋志军说,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村民们来看病的时间并不确定,有的甚至要翻过整座山才能赶来,做为医生则只能“时刻准备着”。

“做为乡村医生,深夜出诊太正常了。”当被问及此时,宋志军淡然一笑,“村民们信任我们。有的半夜突发疾病打求救电话,我们不管什么时间,也得翻山越岭赶到。

除此之外,进行公共卫生宣传,则成了他们看病救人之外最重要的工作。由于村庄分散,为了做到为每户人家建立档案,他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入户。

“最远的要开车走一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没有路的地方只能步行。”董文权表示,尽管如此,卫生院已经把所有村民的健康资料收集完全并登记在册。

扎根农村

做为山西中医学院的科班生,董文权的许多同学在城市里条件更好的医院就职,且收入不菲。但他说,自己一点儿也不羡慕他们。

“城里医院的条件好,工资也有几千元吧。”提起自己一个月1700元的工资,董文权没有显露一丝羡慕。尽管这里的年轻人都顾及不到自己的家庭,而且工资水平不高,但他们似乎都有自己的信念。

“我在这个小山村成长,从小看到山里的村民缺医少药、医疗观念差,所以我决定留下来改变这种情况。”宋志军表示。

“我们不是没有机会离开,只是大家都觉得应该扎根农村。”董文权说,“村民发自肺腑的感谢,是我们最大的支持。”(完)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